Skip to main content
SearchLoginLogin or Signup

关于气候危机,普通人可以做的“不小的事”

各地温度逐渐下降,重庆山火扑灭(不过今天下午似乎重庆刘家湾再次起火),我们是否已经熬过今年夏季的极端气候危机?也许没有,四川大旱后衔接强降雨,多地为防洪涝已经开始疏散居民。而在北边,过早到来的寒潮让内蒙东北多地农业遭受很大损失。夏季的这场极端天气难道要无缝衔接一个极寒的冬天吗?

Published onJan 03, 2024
关于气候危机,普通人可以做的“不小的事”
·

各地温度逐渐下降,重庆山火扑灭(不过今天下午似乎重庆刘家湾再次起火),我们是否已经熬过今年夏季的极端气候危机?

也许没有,四川大旱后衔接强降雨,多地为防洪涝已经开始疏散居民。而在北边,过早到来的寒潮让内蒙东北多地农业遭受很大损失。夏季的这场极端天气难道要无缝衔接一个极寒的冬天吗?

对于气候危机,网上总有一种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侥幸,认为这不过是气候暖期,北方将会拥有沃野千里。我想这违反基本常识,耕种需要持续温暖多雨的环境,大旱大水的交替不过让水土流失更加严重。若全球平均气温上涨伴随的是夏季极热,冬季极寒的双极端天气,这不仅不会有北方的沃野,还会对北方农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这就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气温极增与自然暖期的区别。

但如果我们每一个侥幸都必须靠实际发生的灾难启蒙,灾难实际降临前我们什么也做不了,那这真是一种绝望。不过这种绝望可能来自于我们确实不知道还有什么可做这个问题,当然不仅针对气候问题,大多数问题我们都手足无措。不如今天就来直面这个问题吧,既然我们知道气候危机的严峻,我们到底可以做些什么?

一、愚公移山等于束手无策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很多人已经知道了一些小事儿,诸如空调开高一度,少吃肉,少坐飞机多坐火车,少坐汽车多骑自行车之类。这些当然是有用的,但都有些杯水车薪。理论上非常完美,如果我们说服所有人逐步减少直至最终不吃牛肉,我们恐怕将减少1/4的碳排放量。但这可能吗?理论上可能,但究竟如何实现呢?

所以其他方向也是类似的,我们真的能减少私家车使用转向公共交通?增加自行车骑行?以火车替代飞机?减少每人的能耗?理论上完全可能。我们只要多影响一个人,再多影响一个人,直至形成大规模社会共识不就可以了吗?这简直就像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是一个故事,且这个故事以感动天神作为结局,这个安排就说明了其本身的虚妄。

所以我们转而寻找一种一口气可以影响和覆盖所有人的方法,而不是一个一个改变他们。例如通过政策直接把电费翻一倍,因为价格机制的作用,我们每人的单位能耗不就应声下跌了么?那么问题来了,多贵的电费可以让你在超过40度高温天气关掉空调呢?如果电费真的高到那个地步,听上也远不是一件舒适的事。极端高温或低温带来的单人能耗上涨是刚性的,增加电费不过是提高能源支出在一个居民支出结构中的比重,压抑其他消费的潜能,最后非但没有控制排放,还打击了经济活力。

这就是我们将”全局减排“设想为目标的时,会陷入的困境。因为这实在是个太宏伟的目标,牵涉几乎每一个人。所以设想这个问题,要么愚公移山,观念一个一个影响,进而改变覆盖所有人;要么依靠电价调整,价格机制影响所有人。这就是面对气候危机,我们束手无策的原因,因为我们需要一个影响”所有人“的方法,这怎么可能呢?

所以也许我们根本问错了问题。这里可以探索的关键的步骤是”气候问题具体化“,只有具体化,可以做的问题才会自然呈现。例如你是一个在北方遭遇寒潮的农民,你恐怕立即就要完成大棚的设置,这就是一个具体得不能在具体的目标。如果你是一个物理老师,或者地理老师,你立即就可以在自己的课程中加入关于气候的内容,这也是一个”具体“的目标。

”具体化“指向真正的问题,例如外卖送餐员或任何需要在高温天气户外工作的人员,面对极热天气,恐怕需要准备防暑的药品,预备与中暑和热射病相关的知识,甚至就是想办法减少户外的工作。这些例子当然不能覆盖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情境,但我想先展示所谓”具体化“的思路。我们必须跳出”全局减排“的过大目标,关注到具体的问题中来,在具体问题中,我们与”事情“是自然联系的。

如果读完上述内容,你了解了所谓的”具体化“,但在你自己的生活中,还无法将气候问题”具体化“,这不是坏事,至少说明到现在气候问题还未对你造成直接又严重的影响,这是一种好运气。而且面对这个好运气,我一点不会说,既然你如此好运,你就有义务去关注其他不如你好运的人的生活,我们今天尝试完全不用这种道德绑架来看待问题。

你需要用稍大的视野来进行一个”具体化“。

二、稍大的视野

如果你不是一个在北方种地的农民,我们今天就先不考虑农民的处境,他们的问题先让他们自己操心吧。我们把自身问题的具体化更加熟练一些。

具体化,或者可以说问题化,就是要在愚公移山与全局政策之间,找到一些真实的东西。我们就把视野聚焦在城市。我们从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开始,在一个极热的夏天,如果你每天走向地铁站的途中,有一段路程是没有树荫的。即便这个路程只有200米,在超过40度的高温中也足够让人轻度中暑了。所以对于城市街区而言,种植更多树木,或者设置遮挡,让户外拥有持续被树荫覆盖的行走动线,在一个高温城市中就变得必要。

再往小一点说,这个视野甚至可以放在一个小区内,如果你置业的小区缺乏足够的绿化和遮挡导致夏天大量区域暴露在阳光直射中,这兴许可以是你们下次业委会尝试解决的议题。

这样的话题对城市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城市本有热岛效应,且大量中国城市在规划兴建过程都没有很好地考虑城市通风这样的问题。随着夏天越来越热,城市降温,以可持续的方式降温,就会成为一个很实际的”具体化“方向。

以可持续的、符合经济效益的方式降温,恐怕会成为未来城市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城市的,也可能会影响社区。比如在你所在的区域或小区,现在要重新铺设路面,希望可以采用时髦流行的”海绵城市“概念,建立透水人行道等设施。对这个问题就可以三思,因为这样的材质在夏季会显著提高周围环境的湿度,让炎热变得更难接受。

类似这样的问题已经有专门的解决方案,联合国环境署在今年就发布了《对抗炎热:城市可持续控温手册》(Beating the heat: a sustainable cooling handbook for cities),其中为城市控温提供了全面而可实操的视角。当然其中有些方案对于个人而言依然太大,例如规划以公交站点为核心的城市功能分布,这就很大程度上超出了普通人可以接触的尺度。

不过还是有一些很有启发的方案,例如城市屋顶的反射涂层铺设,可以很有效降低城市吸收太阳的热量,深色屋顶只能反射5%的热量,而白色屋顶可以反射80%的热量(不会导致环境和空气升温)。如果你恰好住在顶层和阁楼,这对你在夏天的居住环境还有非常直接的影响。这是一个不耗电力,立竿见影降低城市温度的方案。

该手册中有一个”社区为中心“的章节,其中就有很多不错的方案,例如在社区中建立”Cooling Centres(空调房)“,这对相对低收入或在用电上非常节省的老年人度过炎热夏日有很大的帮助。还包括在社区中如何建立公共饮水的设施,和循环水喷泉等设置(夏日流水蒸发降温效果明显),以及如何最大化的在社区内进行绿化,对大树进行保护等,都是可实践的可持续城市控温方案。

这本针对城市规划与社区运营的手册,就是气候问题”具体化“的一个绝佳例子,浏览其中提供的解决方案和诸多事例,你会感觉到对愚公移山视角,和宏观政策视角的超越,这是一种非常合适的尺度,一种令人踏实可信地看待气候问题和危机的方式。更重要的是,这本书不是谈”牺牲“,不是谈为了减排,我们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对生活进行多少限制。这本书谈得反而是更好的生活,是解决高温问题,但不仅是解决,还是以可持续的方式解决。

以可持续的方式解决实际的问题,带来福祉;而不是以可持续的缘由限制生活,要求大家付出代价,这是一个可以努力的方向。因此在城市规划和社区运营之外,每个行业、企业,都可以有自己的”手册“。以一个非常具体的中间尺度,以问题导向的方式设想解决方案。我们可能就不会发出”手足无措“的悲叹。

当然,气候问题的缓解,不可能不付出代价,我也不相信任何领域都有完美的方案,既解决问题,又符合可持续的条件。在很多情况下,问题的解决也许并不令人舒适,需要成本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就像现在俄乌战争背景下,欧洲人就将经历一个可怕的寒冬,他们需要在舒适和可持续之间作出艰难的取舍。

三、气候的算计

说到代价和取舍,就不能不提到与气候问题相关的公正与算计。我想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们都将和这个问题长期相处。因为一段著名的采访,其中很多内容几乎统治了一代人对于气候问题的基本想象。

里面的公正问题当然是存在的,最富有的人停止使用私人飞机了吗?如果没有,我为什么要转坐火车?那些爱开越野车的人放弃大排量汽车了吗?如果没有,凭什么让我少开私家车。资本家们有带头住个小点儿的房子吗?如果没有,我凭什么要在生活中减排。

那些大公司有发布他们业务和产业的解决方案和手册了吗?如果没有,为什么我要来想?

当然还有那个最有影响力的逻辑,真正污染地球的欧美才该减排,我们不是污染地球的国家,我们没这个义务。当然我们现在也在积极减排,所以实际情况是,欧洲人又虚伪,又双标,现在挑动俄乌战争,砸穿了自己的脚。电价上涨,还要引发经济危机。可说是又输了道德,又输了经济,又输了减排。而我们本没有这个义务,但是环保上做得好,还做大了光伏或新能源汽车产业,可说是赢了道德,赢了经济,又赢了减排,恐怕这就叫三赢了吧。

因为如此的言论甚嚣尘上,在当下的舆论环境中,提到减排和全球暖化,很多人脑中浮现的第一印象就是这样的”对比“。试问,如果真的如此,那我们每个个人又还有什么理由做好自己的减排呢?在这样一个全球所有人都连接到一起的环境中,虚伪又无能的欧美人无法减排,反而弄巧成拙,我们又何苦帮他们兜底,甚至就算我们做到最好,恐怕也带不动这些”猪队友“们,好像我们也就没有理由真的让自己付出更大代价了。

其次,上面提到的所谓”具体化“还有必要吗?看起来也是多此一举,毕竟我们已经做得这么好了,在宏观政策的层面上取得如此巨大成就,已经从电力结构源头、行政能力改善环境方面冠绝全球,其他人受其荫庇就足够了,我们生活够辛苦了,何苦要各自搞些劳什子隔靴搔痒的方案呢?

当然还包括了对”资本家“奢靡生活的憎恨,他们使用剥削所得不负责的享受,而”打工人“偏要承担代价,这个失衡的公正当然令人心有不甘,甚至恨得牙痒痒。在这个情况下,我们甚至渴望毁灭,不愿意为气候的问题再多想一点,多做一点了。如果那些既得利益者,真正导致问题的人不承担代价,而需要我承担代价,我宁愿一起毁灭。

因此气候问题的算计是个复杂的综合问题,其中包含了国家主义、乐观技术进步、对整体力量的崇拜、财富差距分化的感受、对外国的仇恨以及对公正的过度关注。因而成为一个恐怕很难真正解决的问题,但这个问题偏偏就压着我们对真实问题的关心,如果不去解决,恐怕对气候问题的关注和呼吁会一直被看作”西方的“或”不公平的“而难以获得足够的重视。连实际的气候灾害,都无法引起这种重视,因为恐怕在气候灾害中,我们依然在算计谁该负责,谁更惨,谁做得更糟,我们的痛苦是否被重视等等问题。这就是可怕的地方,也就是说,这是一种连实际灾难和痛苦都无法穿透的遮蔽。只要不公平,我宁愿所有人都受苦。

如果是这些耽误了对重要问题的关注和探索,耽误了解决方案共识的形成,那恐怕会成为令我们深感后悔和愧疚的事。这是我最大的恐惧,就是我们这几代人,会最终败在这样肤浅的情绪下,由此空耗公共情绪,耽误一切重要的问题。

不过我也意识到,我在这里给出的方向,好像也是愚公移山式的呼吁。这需要大家的谅解,往具体问题前进的探讨,恐怕已经都是险路。

END

我想这篇文章至少回应了”面对气候危机我们能做什么“这个问题,并突破了我们能做的事情就是些生活习惯的小改变这种愚公移山的思路。

其关键就是不将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停留在”全局减排“这样过于宏大的方面,而是将气候问题具体化、问题化。寻求生活习惯改变与公关政策间的”中间尺度“,只有这个中间尺度,才是我们真正可以行动之处。

面向问题,努力让2023年的夏天好过一些吧。

Comments
0
comment
No comments here
Why not start the discussion?